图1 孙小平校长(右)接受吕伟馆长采访
吕伟馆长:孙校长,您好!很荣幸由我来采访您,沈航图书馆成立至今,从旧到新,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我们能够走到今天,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经过多年的努力,沈航图书馆已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多学科、多层次、多载体的文献资源建设体系。那么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建设期,您认为图书馆应该怎样与时俱进?
孙小平校长:图书馆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的基石,是大学的三大支柱之一。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高校集中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发展的历史时期,图书馆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图书馆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主动转型和学校的改革节奏合拍,变被动为主动,重新定位自身的历史性角色,通过人才、学科、体制等各方面的创新与改革,体现出更大的价值。
吕伟馆长: 近几年纸质图书借阅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如何提高图书的采购质量,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为学校的专业学科精准服务,切实打通图书馆为师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图书馆已经建立起与二级学院图书购买的沟通和联系渠道,您认为图书馆在为读者精准服务和提高资源使用率方面有哪些建议?
孙小平校长: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利用是高校图书馆最重要的职能之一。但是,当下伴随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网络信息资源爆炸式发展,手机、电脑等获取信息的终端设备随手可得,已渐渐取代了纸质书,成为读者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那么,图书馆怎样才能顺应时代的变迁,不被忽略、避免边缘化,在学校占有一席之地?首先图书馆的角色定位要转型。高校图书馆要果断抛弃“以书为本、重藏轻用”的老一套做法,要更新思维,调整方向,创新服务,转型发展,做到“以人为本、读者至上”,变重“藏”为重“用”,不断创新文献存储、文献传递、知识传播方式,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提供富有特色的个性化服务,为读者奉上最新最优的信息资源。其次,图书馆要积极推进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做好不同机构的协调工作,优化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和管理能力。在学术领域,图书馆是资源的存储者和提供者,也要积极的参与到科研工作中来,承担一些用户需求的汇总工作,为数据的深化运用提供必要的佐助支持,促进信息交汇,实现数据通联。高校图书馆要主动与教师合作,积极参与到院系的课程建设、学科教学评估及信息素质教育等活动。每一位图书馆馆员要敢于走进课堂,在介绍文献信息检索、获取等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专业文献收集、整理和研究的力度,把信息获取技能训练和学科教育教学充分结合起来,为教学科研提供无微不至的咨询服务。第三,高校的图书馆文献资源丰富,构造形式也并不单一。纵观高校本身,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定向的专业知识,也需要课外拓展,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丰富人生。图书馆则能很好的扮演好第二课堂的角色,在某些专业未曾涉及的领域,能够为学生提供宽广的舞台。在图书馆,学生能够拓展视野,挖掘能力,充分实践,提升素养。彰显图书馆的社会价值,从而获得学校师生的信赖与认可,确保自身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和充满活力。
吕伟馆长:发展“通航”特色,是沈航高质量发展的“内需”“刚需”,更是沈航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和落脚点。在沈航特有的“航空元素”中,您认为图书馆应怎样彰显出学校的航空特色?
孙小平校长:图书馆的文化建设作为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收藏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精品图书,还通过文化知识的传播,推动着社会文化的进步,它既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能够激励大学生拼搏进取、奋发向上。沈航作为为国家培养航空人才的重要基地,打造具有沈航特色的大学图书馆,是非常有意义的。具体有两个方面:
一是丰富航空特色文化资源。我校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航空院校,校内航空资源十分丰富,结合学校航空文化建设的根本需要,图书馆设有“航空航天特色阅览区”,收录了大量的航空航天特色专业书籍和航空类电子资源库,发挥图书馆文化传承功能,为读者提供特有的优质教育资源,构建了培育“矢志蓝天”的读书文化育人环境。
二是打造航空文化科普基地,建设最具航空特色的图书馆。将学校分散的航空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图书馆利用沈航航空博览园、通用航空研究院产研基地、航空宇航实践教学基地、民用航空实践教学基地、航空图书文献与数字信息等航空资源,挖掘航空产业内较为突出的沈航校友的相关事迹和资料,结合沈航人在祖国航空事业中做出的贡献,充分运用新技术以及网络媒介向读者开展“航空知识讲座和沙龙”“飞机模型观赏”等系列活动,吸引广大青少年热爱航空、向往航空,严谨治学,投身到航空强国事业当中,营造航空强国氛围,培养航空报国情怀,把沈航故事讲在学校,传向社会,打造具有沈航特色的航空文化科普基地,使之成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高校中最具航空特色的科普基地和传承航空精神与沈航文化的重要窗口,同时成为沈航专业思想教育基地和实践教学体系的要素之一,引领和推动沈航教学与科研的高质量发展,使沈航真正成为为航空事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
吕伟馆长:图书馆是高校的教辅机构,也是学术机构,它的本质是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服务支撑,那么,在高校转型及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图书馆在服务转型方面还应做些什么?
孙小平校长:首先,图书馆为了更好的服务于高校的建设发展,必要的时候,可以联合更多的组织和机构。通过不同性质的组织和机构协同配合,打造合力,不断强化信息互流,加速实现信息共享,打造开放式的教学科研组织体系。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要深度挖掘不同组织和机构的内在价值,同时要通过图书馆自身的文献存储、数据分析等职能,促进各业务主体间的横向交流与联动,实现资源整合与科研教学工作的长效发展。提供高效的信息对接,主动打破内外部的信息藩篱,通过协同配合实现双赢。其次,高校在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之后,各高校均形成了一定的成熟而稳定的具备特色的科研教学团队。图书馆需要结合自身的建设发展需求,组建一支经验丰富、业务精干的人员队伍,为科研人员以及教学人员提供支持服务,与此同时,图书馆应当对人员队伍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建立富有针对性的评价体系,从多方面多维度引导人员队伍加强自身建设。在各个服务界面,要求人员队伍与学校其他部门保持良性循环沟通,积极投身科研工作,在学科整合、资源发掘方面深入耕耘。
高校图书馆只有实现了完美的转型,图书馆的理念和管理才能同步得到升华,图书馆的规划和战略才能得以实现,融入大学校园文化的图书馆精神方能发扬光大;高校图书馆顺利度过了转型期,图书馆资源共建和共享工作才能得到切实开展,数据服务与学术服务才可积极推广下去;高校图书馆实现了成功转型,图书馆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才可与时俱进的向前推进,图书馆的职业精神和馆员的职业素养才能被重视;图书馆完成了精准转型,以读者至上、以用户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方可不折不扣的得到贯彻落实,图书馆的访问量和图书馆的流通量才不会无休止的下降。
吕伟馆长:您能为未来沈航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一些希望吗?
孙小平校长:今后的一段时期,是沈航实现高质量发展与转型的关键时期。希望图书馆要始终坚持在资源、空间、技术和服务方面开展转型与融合,积极发展特色资源,加快数字资源建设进程;以教学和科研需求为驱动,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拓展服务内容;加强读者互动,提高用户体验;强化互联网思维,促进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发扬光荣传统,把握时代新机,在学校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
吕伟馆长:非常感谢孙校长在百忙之中接受我的采访,并为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深入学习领会您的高见,在学校的坚强领导下,把图书馆建设成为具有航空特色的图书馆,为学校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责任编辑:支娟)
Copyright 2009-2023 北京书尚公司
商务合作:010-82486276
招聘咨询:010-82488511
传真:010-82486530
邮箱:hsj19830130@163.com
邮编:100080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三街9号(金隅嘉华大厦C座610-1)
备案号:京ICP证000000号